

约翰 · 辛格 · 萨金特
约翰 · 辛格 · 萨金特是一位美国艺术家,他唤醒了爱德华时代的华贵之风,所以被认为是同时代肖像画家中的佼佼者。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创作了大约900幅油画和超过2000幅水彩画,以及无数的素描和炭笔画。他毕生的作品记录了他在世界各地的旅行,从威尼斯到蒂罗尔、科孚岛、中东、蒙大拿、缅因州和佛罗里达。他的父母是美国人,但在迁居到伦敦之前,他在巴黎接受了绘画训练。作为一名肖像画家,萨金特享受了国际声誉,尽管也不无争议和批判性的保留意见。早期他向巴黎沙龙提交的作品《X夫人的肖像》("Portrait of Madame X")旨在巩固他在社会画家中的地位,但却引来了丑闻。自创作伊始,他的作品就以非凡的技巧为标志性特征,尤其是他驾驭笔刷的突出能力,这在后来激发了人们对于所谓“表面性”的追捧和批评。他的命题作品符合肖像画宏伟的画风,而一些非正式的画作和山水画则表现出他对印象派风格的精通。在晚年,萨金特对于严肃肖像画的规则和限定感到矛盾,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壁画和外光主义的创作中。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欧洲度过。20世纪末之前,艺术史学家普遍忽视了像萨金特这样的社会艺术家。在艺术界普遍转向关注印象派、野兽派和立体主义的时代,萨金特进行着自己的现实主义的形式实践,它们是对委拉斯开兹、范 · 戴克和庚斯博罗风格的精彩参照。他似乎可以毫不费力地以当代的方式诠释大师们的作品,这让他创作了一系列技艺精湛的命题肖像画。尽管如此,在他的一生中,他的作品得到了一些同行的负面评价:卡米耶 · 毕沙罗认为“他不是一个狂热的画家,更像一个娴熟的表演者”,沃尔特 · 西格特也在“萨金特崇拜(Sargentolatry)”的标题下加入了讽刺性的转折。在他去世时,他被贬抑为一个生错时代的人,黄金时代的前朝遗老,与一战后欧洲的艺术情感难以调和。伊莉莎白 · 普雷特约翰认为,萨金特声誉的下降,部分是由于反犹主义的兴起,和难以忍受“彰显犹太人繁荣”的结果。也有人主张,深植于他作品中的异国情调,是源于1890年代开始绘制的犹太客户肖像,他们引发了他的同情。这一点在他的肖像《阿舍 · 韦特海默的女儿阿尔米娜》("Almina, Daughter of Asher Wertheimer",1908)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这幅肖像中,被画者身穿波斯服装,戴着镶有珍珠的头巾,弹奏着印度的坦普拉琴,所有的装扮都在传达着性感和神秘的意味。如果萨金特用这幅肖像来探讨性和身份的问题,它似乎得到了女儿的父亲,阿舍 · 韦特海默——一位富有的犹太艺术品商人的认可。萨金特最重要的批评者是布鲁姆斯伯里派中的英国艺术评论家罗杰 · 弗莱,他在1926年伦敦举办的萨金特回顾展上批评他的作品缺乏美感:“展览确实很棒,但最棒的是,这场精彩的表演竟然可以被混淆成如同一场艺术展。”另外,在1930年代,刘易斯 · 芒福德引领了一群最严厉的批评家:“萨金特自始至终是一名插画师……最精巧的形象呈现,最善于效果呈现的敏锐眼光,都无法掩盖萨金特头脑空虚的本质,或是他作品中肤浅的蔑视和愤世嫉俗。”萨金特“贬值”的部分原因还在于他的海外生活,这使得他在具有“正统”社会意识的美国艺术(以斯蒂格利茨和阿什坎学派为代表的美国艺术正在崛起)面前显得不那么“美国”了。历经如此漫长的批判以后,萨金特的声誉自1950年代以来稳步提升。1960年代,维多利亚艺术的复兴和萨金特名下奖学金的设立都提振了他的地位。萨金特一直是各大博物馆大型展览的主题,其中包括1986年在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的回顾展,以及1999年在波士顿美术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和伦敦国家美术馆巡回举办的超级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