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週三藝術的思潮中,話說回來我們留下一個觀點: 「藝術能夠定義它自己,獨立存在並不需要憑靠作品的外部因素,如實用性、道德性、和信息?」這目的將藝術從任何給予的事物中解放,興起19世紀初法國 “l'art pour l’art” -「為藝術而藝術」的表現。這聲明最初與泰奧菲爾· 戈蒂耶有關,儘管其中心思想由晚期浪漫主義者如美國艾倫· 坡 (Edgar Allan Poe)初步闡述的– 然而波特萊爾,是這位浪漫主義作家的翻譯及頭號仰慕者,在歐洲波西米亞圈子中瀰漫著獨立與豐足的理想,這很好地服務了以自由奔放精神號召的座右銘。
因此,這顯現了工業革命及現代都市生活的道德危機,以最廣泛的風格中找到了道德中立以及態度不偏不倚地來處理任何主題。現在,藝術能夠追求它自己的道理,並解決顛覆性的文化。這文學模式的轉變很快地影響繪畫,沒過多久時間就由詹姆斯· 麥克尼爾· 惠斯勒(上周三的畫家) 確認: 「藝術應該是獨立在所有譁眾取寵之外,應該獨一無二」。甚至捍衛「藝術應該訴諸耳濡目染的藝術感,而非與全然陌生的情緒混為一談,一如奉獻、憐憫、愛、愛國情操等等」。一開始是惠斯勒的朋友,後來成為競爭對手的奧斯卡·王爾德,時常被視為這一美學及頹廢運動的典範,也聲稱「藝術從不表現任何事物,除了它自己。」這種觀點使藝術孤立在自我的領域中。王爾德賦予這一道理: 「沒有所謂道德或不道德的書,只有書寫得好或寫不好,僅此而已。」如果我們以更廣泛的方式來看這陳述中的「書」,以理解所有的藝術,你會同意這個論斷嗎?




鬼魅幻影
水彩 • 106 x 72.2 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