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槿與鸚鵡》 by Louis Tiffany - 1910–20 - 66 x 45.1 cm 《朱槿與鸚鵡》 by Louis Tiffany - 1910–20 - 66 x 45.1 cm

《朱槿與鸚鵡》

含鉛易碎玻璃 • 66 x 45.1 cm
  • Louis Tiffany - February 18, 1848 - January 17, 1933 Louis Tiffany 1910–20

創作藝術品的過程,有時和作品本身一樣迷人。以這扇由路易斯・蒂芙尼設計的彩繪玻璃窗為例(他是蒂芙尼珠寶創辦人查爾斯・蒂芙尼的兒子)。這件作品並非將圖像直接繪製在玻璃上,而是像拼圖一樣,將一片片彩色玻璃拼接在窗框上,並以焊錫固定。創作的第一步,是將初步設計放大為等比例草圖,作為後續切割玻璃的樣板。當時主要使用的是「罐金屬玻璃」(pot metal glass),這種玻璃顏色均勻、透光性穩定。為了營造視覺效果,藝術家會在完工後的玻璃窗上加繪琺瑯。但蒂芙尼在他的工坊中開創性地研發出「乳白玻璃」(opalescent glass),讓玻璃本身就擁有變化多端的質感與色調,甚至一片玻璃內就能呈現不同層次,創造出令人驚艷的視覺效果。這項創新讓彩繪玻璃升級為更高層次的藝術形式。

他的工坊工匠運用各種工具與技法操作熔融玻璃,打造出斑駁、旋渦、流紋等豐富變化的色彩與質地。想像一下,每一片玻璃都是從上千張玻璃板中精挑細選、精準切割與排列而成——可以說,蒂芙尼實際上是在「以玻璃作畫」。
仔細觀察《朱槿與鸚鵡》這件作品。畫面前景中的鳥與植物清晰銳利,如攝影般逼真,而淡綠色背景則帶有朦朧與失焦感,背景中斑駁的光影彷彿陽光穿透樹葉灑落。鸚鵡翅膀與尾羽的鮮藍細節,與牠們身體上大理石紋般的斑駁色彩形成對比;枝幹與每片葉子的陰影增添畫面層次,而乳白色朱槿花瓣中變化多端的色調,更使畫面顯得立體生動。畫面構圖的不對稱與裁切方式也讓人聯想到日本藝術的影響。

事實上,蒂芙尼早年就是一位畫家,後來才決定專注於玻璃藝術。
—— 瑪蒂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