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和維吉爾共度冥河(又譯:但丁的渡舟) by Eugène Delacroix - 1822年 - 1.89 x 2.41 公尺 但丁和維吉爾共度冥河(又譯:但丁的渡舟) by Eugène Delacroix - 1822年 - 1.89 x 2.41 公尺

但丁和維吉爾共度冥河(又譯:但丁的渡舟)

布面油畫 • 1.89 x 2.41 公尺
  • Eugène Delacroix - 26 April 1798 - 13 August 1863 Eugène Delacroix 1822年

歐仁 · 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是法國畫壇的巨擘之一,但他的回顧展已經許久未開,上一場是在1963年的巴黎舉辦,紀念他逝世百年。這次,羅浮宮與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合作,舉辦一場盛況空前的回顧展,並展示他的180多幅作品(大多為畫作),以讚頌他的藝術貢獻。這場展覽為期至2018年6月23日,是今年最重大的畫展之一。

「從來沒有一幅油畫,能讓我如此相信:這位畫家未來一定會舉世成名。」 1822年,法國政治家提耶爾(Adolphe Theirs)這麼稱讚了德拉克洛瓦送到沙龍的第一幅畫──也就是《但丁和維吉爾共度冥河》,當時這位畫家只有20歲出頭。德拉克洛瓦結合但丁神曲的新穎題材,參考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與巴洛克藝術家魯本斯(Rubens)的作品,創作出肅穆且戲劇張力十足的風格。他成功將畫作昇華至全新的境界,後人稱這類畫風為「浪漫主義」。

臨摹希臘與羅馬藝術的時代已經成為歷史,當代潮流的盛行使得舊時代的畫家沒有立足之地。《但丁的渡舟》讓觀眾了解到:不同國家的大師擁有不同的創作角度,他們的所見所聞和本國人(法國人)大相逕庭。這樣的創作理念刺激到觀眾看待新事物的觀點,以及他們大膽的假設能力。德拉克洛瓦以視覺呈現出這位義大利詩人的詩作,製造強烈的壓迫感以及浪漫主義。如此新潮的觀點讓也這幅畫受盡批評;學習新古典主義、師從賈克-路易·大衛(David)的法國畫家──德拉克魯茲(Delécluze)就批評這幅畫「完全是塗鴉」。

這件作品雖然也有受到神話的啟發,但主要內容仍是來自義大利詩人但丁·阿利吉耶里(Dante Alighieri, 1265-1321)的作品。神曲分為三部分:地獄、煉獄、天堂。在神曲(The Divine Comedy, 1306-21)中,但丁講述他充滿詩意的的地獄之旅,在另一位羅馬詩人維吉爾的陪伴下,他們途經九層地獄去見貝提麗綵──一位會引導他們抵達天國的女性。在這個場景,但丁和維吉爾在船夫弗雷吉亞斯(Phlegyas)的帶領下,橫越第六層地獄(the infernal city of Dis)的湖;水中可以看到亡者受盡折磨的靈魂,試圖攀附在船邊、逃離他們悲苦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