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山脊 by Wassily Kandinsky - 1917 - 133 x 104 cm 藍色山脊 by Wassily Kandinsky - 1917 - 133 x 104 cm

藍色山脊

帆布油畫 • 133 x 104 cm
  • Wassily Kandinsky - December 16, 1866 - December 13, 1944 Wassily Kandinsky 1917
瓦西裏·康丁斯基,非客觀藝術之父,於1866年的今天出生了,讓我們共同歡慶這位藝術家的誕辰吧!感謝俄羅斯博物館,讓我們有機會展示這幅作品給大家。
 
當他還是學生的時候,康丁斯基開始對種族論學科感興趣,並試圖去探索自己本土文化的起源。發生在1889年夏天的壹件事,深深地影響了這個法律系學生的世界觀。在自然、人類學和種族誌愛好者協會的指導下,他花了壹個多月的時間去俄羅斯北部的沃洛格達探險。在《臺階》壹書中,康丁斯基這樣描述那個令他無比震撼的北方村莊:當地的服裝明艷而多樣,連村莊的屋內設計也同樣奪目光彩。他後來回憶道:當妳走進那些村莊的小屋,妳會感覺自己進入了壹個童話的世界。而這些來自北方的絢麗印象,在康丁斯基繼續回到大學學習時,也暫且在他內心深處休眠。
 
康定斯基30歲時,他暫停了在莫斯科大學法律系研究生論文的撰寫,前往慕尼黑接受藝術方面的學習。
 
康丁斯基試圖運用色彩、線條和抽象形式的繪畫,去表達自己的情感,而敘事性繪畫並沒有引起他的興趣。他是這麼描述色彩帶給人的震動的:“色彩是最能直接觸達靈魂的表現形式,試想靈魂如鋼琴,色彩就是就是鋼琴的琴鍵,眼睛是音錘,畫家就是琴上演奏的雙手。當壹個又壹個琴鍵被彈奏時,琴弦振動,靈魂震撼”。
 
藍色山脊繪制於1917年,它像是壹個由各種形狀、色彩和圖像組成的戲劇作品。漩渦般流動的生命,燃燒著的秀麗風光,在這裏是壹種精神緊張和悲觀預感的表達。雜亂的黑色的線條是畫作框架,從中仿佛可以聽到悲劇的音符。湍動的黑暗背景看起來像壹場海洋風暴,巨浪吞吐著生命的殘骸:船、圓頂、鐘樓和教堂。它們在畫面中央的碰撞與其色彩的表達,所有這些都營造出壹種豐滿,剛硬和充滿力量的交響樂般的意向。
 
P.S. 這裏通往康丁斯基的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