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呈現的這幅描繪貓咪的畫作,展現了弗朗茨·馬克(Franz Marc)以富有遠見的方式,描繪動物在其自然棲息環境中的情景,這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那些年裡,他一直執著探索的主題。這幅田園詩般的畫面中,兩隻貓蜷臥於起伏的翠綠山野,完美體現馬克所謂「生物特異能量的強化表現」的捕捉能力。
到了1912年,馬克深度參與了慕尼黑的前衛藝術圈,尤其是通過與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的合作。他們共同創辦了《藍騎士年鑑》(Blaue Reiter Almanac),這本出版物旨在將各種不同的藝術風格,統合在一個共同的精神追求之下。對馬克而言,動物最能體現這種精神探索——他認為它們與自然存在更純粹、更本能的連結。「對藝術家而言,還有什麼比『自然如何映現在動物眼中』更神秘的命題?」他曾如此寫道,強調其渴望透過動物視角感知世界的追求。
1911至1914年間,馬克幾乎專注於動物題材,將形體簡化為表現力的剪影,並賦予色彩象徵意義。畫中貓咪軀體交融成流動的整體構圖,身下柔和的靛藍與鵝黃色調,隱晦呼應其色彩理論:「藍色代表嚴峻而精神的雄性本源,黃色則是溫柔歡愉、充滿感官性的雌性本源。」
附註:若你愛貓,絕不能錯過我們的“藝術中的貓咪趣味測驗”,看你能否全數答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