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尼采 by 爱德华 蒙克 - 1906 - - 弗里德里希·尼采 by 爱德华 蒙克 - 1906 - -

弗里德里希·尼采

布面油画 • -
  • 爱德华 蒙克 - 1863年12月12日 - 1944年1月23日 爱德华 蒙克 1906

以前在周三的艺术讨论中,我们提到了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和他对艺术的浪漫主义态度。今天,我们想展示更多他的哲学和他与象征主义者的联系,这些象征主义者声称:“建议,不要描述。”

蒙克的弗里德里希·尼采肖像提供了对象征主义美学以及尼采关于艺术和生理学及永恒轮回思想的独特诠释。这位艺术家最初在哥本哈根的一系列讲座中了解到尼采,随后通过普及德国哲学的瑞典诗人兼评论家奥拉·汉森(Ola Hansson)了解尼采。蒙克开始大量阅读他所能找到的尼采的书籍,很快这些书的数量就超过了他的另一位喜爱的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蒙克从另一位尼采爱好者、瑞典银行家欧内斯特·泰尔(Ernest Thiel)那里获得了尼采肖像的委托,后者想要一幅伟大人物的“思想肖像(ideas portrait)” - 奇怪的是,蒙克从未见过尼采本人,但他认识他的妹妹并借助照片来画这幅肖像。

在尼采中,蒙克发现了一种他们共有的精神上的亲缘关系-他们都饱受孤独、缺乏认可和对疯狂的恐惧之苦。尼采自己关于艺术和生理学的研究与蒙克的性情和艺术兴趣完全吻合;他们都认为病理生理学是一种充满启发性的状态,一种为人所畏惧和追求的状态。19世纪法国和德国思想家都非常关注艺术和生理学,他们经常通过我们今天称之为“韵律学(metrics)”的新兴领域来合理化人类在世界上的地位。通过这些身体情况的图示,像尼采和蒙克这些思想家们认为,诸如存在、美和美学这些难以捉摸的概念可以被捕捉并显现出来,这是一种宏大的跨学科本体论实验。蒙克还发现尼采的永恒轮回概念与他作为艺术家的目标共鸣。 “从我腐朽的躯体,”蒙克包含情感地吟诵,“花朵会长大,我在它们之中,这就是永恒。”

物质艺术天才与直觉形而上学之间不断发生的辩证关系与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Thus Spoke Zarathustra)中的话遥相呼应-“那条长长的奇怪的小道,我们不能永恒地轮回吗?” - 以及在《康复者》(The Convalescent)中 - “一切事物消亡,一切事物回归,存在之轮永恒转动。“有趣的是,尼采的永恒轮回没有考虑灵魂或不朽,而这恰恰是蒙克,一个虔诚的军医的儿子,永远不会完全拒绝的:”人必须相信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