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与寻 (捉迷藏) by 威廉 梅里特 蔡斯 - 1888 藏与寻 (捉迷藏) by 威廉 梅里特 蔡斯 - 1888

藏与寻 (捉迷藏)

布面油画 •
  • 威廉 梅里特 蔡斯 - November 1, 1849 - October 25, 1916 威廉 梅里特 蔡斯 1888

感谢菲利普美术馆 (The Phillips Collection) 让我们可以展出今天这幅杰作 :)

1878年,当切斯从海外留学回到纽约时,他已经掌握了慕尼黑画派 (Munich school) 的暗色系绘画风格和精湛的绘画技法。但他仍能接受其它 (风格) 的影响。到1886年,他的作品开始表现出外光派画作 (plein-air painting) 的效果,这种技巧他早在1880年就在荷兰练习过了,但直到几年后,他才在纽约的辛奈考克 (Shinnecock) 重新使用,在那里他创作了许多印象派画作。《藏与寻 (捉迷藏)》是一幅过渡性的作品: 虽然它暗色系的色彩完全符合慕尼黑画派的传统,但它断断续续的笔触以及用光线来捕捉瞬间的迹象,预示着切斯成熟时期的风景画风格。

在这部作品中,切斯专注于一个熟悉的19世纪晚期主题——玩耍的孩子们。切斯常以奢华或异域风情的内部装饰而著名,但在《藏与寻 (捉迷藏)》中,他强调节制绘物,低调用色,立刻创造出一种全新且神秘的构图。画中只有四个物件——一把椅子,一个画框或镜框,一幅东方的窗帘以及一个门框又或者是窗帘,一个小女孩躲在后面,看着她的玩伴。我们被这个孩子全神贯注的注意力所吸引,与此同时,我们的目光转向第二个孩子,她被巧妙地放置在对角线的方向上,同时被窗帘后面的一缕光线所照亮。两个影响要素, 日本主义 (Japonisme, 一种受日本美学影响而形成的绘画风格) 和摄影艺术在这幅画中融合。也许是受到他的朋友惠斯勒 (Whistler) 的启发,切斯本着日本主义的精神,分散了画面的布局,升高了水平线,同时挑战了万有引力定律。墙上的画或镜子向上滑出了画布的边缘,空着的椅子漂浮着,而女孩在光前徘徊。这种构图是他晚期一些风景画的预兆,这些风景画有较高的水平线和向上倾斜的前景。摄影艺术的影响可以从画中左下角不寻常的剪裁和令人惊讶的广阔空间中看到。摒弃了传统的构图方式,切斯应用了摄影艺术的亲切感和直观性,选择了一种暗示偶然瞬间的构图方式。

切斯拥有埃德沃德·迈布里奇 (Eadweard Muybridge) 的摄影作品,在创作这幅画的时候,后者是动作摄影的先驱,(这也) 证实了艺术家对于新形式的兴趣。就像在一张照片中一样,切斯笔下的人物是鲜明的,而这幅画的其它地方却有些失焦。这个时候, 许多艺术家也关注到了感官问题以及在可见和不可见之间的张力,例如,被窗帘遮住的光源。标题本身——藏与寻——引起了人们对这种互换的注意,这在构图中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