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丘比特的头 by 未知艺术家  - 1760s 華沙博物館 哭泣的丘比特的头 by 未知艺术家  - 1760s 華沙博物館

哭泣的丘比特的头

大理石 •
  • 未知艺术家 未知艺术家 1760s

1944831日,德国的炸弹落在了卢巴瓦新城(Nowe Miasto)。其中一架飞机冲破圣加西弥禄教堂(St. Kazimierz Church)的拱顶,掩埋了在教堂内避难的人。在被毁的物品中有玛丽亚·约泽法·索比斯卡(Maria Jozefa Sobieska,原本姓韦塞尔,1685-1761)的坟墓。她的丈夫是康斯坦蒂·索比斯基(Konstanty Sobieski(1680-1726),国王扬三世·索比斯基(King Jan III Sobieski1629-1696)的儿子。《哭泣的丘比特的头》是保存完好的遗迹的其中之一。

玛丽亚·约泽法不顾周围人(尤其是王后玛丽亚·卡齐米埃拉(Queen Maria Kazimiera))的消极态度,嫁给了王子,这就是为什么他们1708年的婚礼在家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举行。婚礼仅仅几周后,康斯坦蒂就抛弃了他的妻子,并试图使婚姻无效。这一过程耗时多年,最终以这对夫妇的和解收尾,但康斯坦蒂仅在一年后(1726)就去世。作为寡妇,玛丽亚管理着已故丈夫留给她的索比斯基的财产。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她把遗产卖给了侄子特奥多尔·韦塞尔(Teodor Wessel),并搬到了华沙的圣体永敬姐妹修道院(Sisters of Perpetual Adoration of the Blessed Sacrament),她于1761年在那里去世。

由于她与皇室的关系,纹章是她陵墓装饰的一个重要元素——大理石底座上刻有铭文,包括两件纹章:代表索比斯基家族的Janina和韦塞尔家族的Rogala。在它上面,有一个纪念章,上面刻着玛丽亚·约泽法的侧面,两边各有一个丘比特。丘比特是一种装饰性的元素,在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流行,它最常用于寓言和神话的创作中,涉及到欢乐和爱情的主题。在宗教艺术中,他们通过使用不同的属性来指代各种象征性的主题。其中一个丘比特右手拿着一块手帕擦眼泪,左手拿着一支往下指的熄灭了的火把,象征着生命的消逝。在华沙博物馆的收藏品中可以找到这件《哭泣的丘比特的头》。

我们得以展示今天的杰作要感谢华沙博物馆。这件物品见证了我的家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发生的事情——当战争进行到19451月的时候,85%90%的建筑已经被完全摧毁了。

注:战争,有什么用?绝对没有!”这里阅读一个抗议艺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