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蠣的靜物畫 by Henri Matisse - 西元1940 - 65.5 公分 x 81.5 公分 牡蠣的靜物畫 by Henri Matisse - 西元1940 - 65.5 公分 x 81.5 公分

牡蠣的靜物畫

油畫畫布 • 65.5 公分 x 81.5 公分
  • Henri Matisse - December 31, 1869 - November 3, 1954 Henri Matisse 西元1940

上週,在週三的藝術思潮上,我們進行了一些假設性的體驗去了解杰里米· 邊沁對功利主義上的觀點。他的數理方式允許測量行動的結果,於是決定了功利主義所給予大量的歡愉以及沒有痛苦的價值。因此 (以上週的例子為例),一些玉米餅比一幅畫更有價值。

在邊沁的方程式中,歡愉和苦痛是最終決定於此兩件事:持續的時間和強度。害怕通過這雙鏡頭觀察的世界可能導致一個奢侈的生活,一個只關心避免痛苦和追求安逸快樂的人,斯圖爾特· 密爾以另一個思考實驗來面臨此觀點,而且是相當奇怪的實驗...... 我賭你今天醒來時並不感覺像是一顆牡蠣,但出於密爾實驗的目的,讓我們嘗試一下: 假如你要在永恆牡蠣的人生,從不感覺到任何苦痛或是亨利·馬蒂斯的人生之間做出選擇 (原本這實驗是與作曲家約瑟夫· 海頓所一起創造的) ,經受創造的最高樂趣,同時承受折磨與死亡的痛苦,你會選擇哪一種人生? 有著邊沁數理的推測,因為方程式裡的多變性是持續的時間和強度,牡蠣的存在是更適合的: 它的無限持續的時間會超過馬蒂斯一生中的強度。

在面對結果的荒謬和感官主義者的頹敗存在,密爾分開了兩種歡愉: 優越的歡愉和次等的歡愉 - 肉體歡愉不如智力上的歡愉。順帶一提,今日是博物館自拍日,別忘了在你的社交媒體帳號張貼你的自拍照和主題標記喔:) 我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