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羅馬鬥獸場第三層西北門外望 by C.W. Eckersberg - 1815-1816 - 32 × 49.5 cm 從羅馬鬥獸場第三層西北門外望 by C.W. Eckersberg - 1815-1816 - 32 × 49.5 cm

從羅馬鬥獸場第三層西北門外望

油畫 • 32 × 49.5 cm
  • C.W. Eckersberg - 2 January 1783 - 22 July 1853 C.W. Eckersberg 1815-1816

克里斯多夫·威廉·艾科斯伯格,(1783–1853),丹麥畫家,生於白德蘭半島南部。他為丹麥繪畫的黃金年代打下了基礎,被認為是丹麥繪畫之父。當他還是學徒的時候,就能夠畫出精湛的素描和繪畫了,很快,他從當地的祝福者那裡獲得了一些經濟支持,並於18035月來到哥本哈根的丹麥皇家學院。他被學校免費錄取了。但因為跟導師有衝突,直到1809年他的導師去世後,他才獲得學院的金牌。1810年,艾科斯伯格違背自己的意願與克裡斯汀·麗蓓嘉·海辛結婚,目的是讓他的兒子埃爾林·卡爾·威廉·艾科斯伯格合法化。埃爾林最終追隨艾科斯伯格的腳步,接受了學院教育,並成為了一名銅版雕刻師。

艾科斯伯格渴望去旅行,部分原因是為了逃避這段婚姻,婚禮後幾天,他就從德國到了巴黎。18111812,他在這裡跟隨新古典主義者雅克-路易·大衛學習。他提高了自己的畫人方面的繪畫技巧,並遵循他的老師的教導,畫出自然和古玩,以尋找真理。兩年之後,他又去了佛羅倫斯和羅馬,在1813年到1816年之間在那裡繼續他的學業。1814年,艾科斯伯格在羅馬為他的導師貝爾特爾·桑弗森畫了一幅肖像畫,這是他最好的肖像畫之一。羅馬的生活很適合他,他深受那裡明亮的南方陽光的影響。在那些年裡,他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包括一些傑出的風景畫,其中就有這一幅。

《從羅馬鬥獸場第三層西北門外望》是艾科斯伯格于1815年或1816年旅居羅馬時創作的,這幅畫描繪了這座城市的一系列古代遺跡。這些遺跡的細節在羅馬遺址被精確地觀察到。然而,城市的景觀是一個建築,因艾科斯伯格連接了三個不同的觀點,創造了新的和諧。皇家版畫收藏有兩幅艾科斯伯格為他的作品做的草圖。這是丹麥黃金時代繪畫的一個主要例子。

艾科斯伯格回到了哥本哈根,被學校委任為教授,這一職位在等待他回來的十年裡一直空缺著。他對繪畫最大的貢獻是通過他重新煥發活力的教學方法,把學生帶到野外,讓他們接受來自大自然的挑戰。他把對自然的直接研究引入丹麥藝術,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從而創造出獨特的風格。他的海水畫激發了大家對透視法越來越濃厚的興趣。他寫了一篇關於《繪畫藝術中使用的線性透視》的論文,並在學院教這個課程。他創作了少量的雕刻作品,將日常生活的觀察與古典和諧的構圖原則結合起來。引領了丹麥黃金時代畫家描繪日常生活的特有方式。

——克林頓皮特曼

另外也瞭解Marie and Peder Severin Krøyer——非凡的丹麥畫家夫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