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愛利昂·斯皮利亞特(Léon Spilliaert)的藝術,因為其形式簡約,而且他所描繪的人物和風景中,有著苦澀而神秘的情緒表達。這位比利時藝術家在繪畫、版畫與插畫領域都有卓越成就,更是推動比利時象徵主義藝術發展的重要人物。
北海的無所不在與自然元素令斯皮亞特著迷,他總在日夜間沿著堤岸與荒寂的海灘獨行,從中汲取靈感。在這些漫步的過程中,他任由自己的想像力隨著當下的周遭環境而飄蕩。
為突顯形式的純粹,他在1907年描繪堤壩、防波堤與海灘時,刻意採用了充滿克制的色調。作品多以印度墨暈染為基底,佐以綠、紅或藍色鉛筆的細膩點綴。透過層疊技法,他營造出從淺灰到濃黑的漸變,最終形成如天鵝絨般飽和的闃暗。某些區域的墨色密度甚至形成鏡面般的深邃,讓光線彷彿被吞噬殆盡。
今日這幅作品正是此風格的典範——幾何輪廓銳利分明,前景堤岸、遠方沙灘與暴風雨前的天空,透過強烈明暗對比界定。畫面猶如攝影底片:本該反光的堤岸化作漆黑塊面,通常明亮的沙灘卻呈現冷調的灰白,連海面也僅餘微弱幽光,彷彿在緊攥著最後一縷暮色。在這極簡場景中,斯皮亞特捕捉了人類共通的體驗:孤絕、渴望,以及孤寂與羈絆間的微妙張力。
附註:你被今天的這幅畫觸動了嗎?如果是的話,不妨深入探索斯皮利亞特獨樹一幟的藝術世界!
附註二:別錯過我們的免費線上課程《如何觀賞藝術》,立即註冊,開啟美學之旅! :)